當歸行血非補血 宜寒瘀體質

更新日期:2010/11/24 04:21

圖.文/高宗成

 「我的女兒貧血,月經也不順,為什麼用當歸燉煮一些東西給她吃,也沒有改善,還一直冒痘痘?」婦人疑惑地問著。

 當歸是大家熟知的一味中藥,當歸土虱、當歸麵線、藥膳排骨、羊肉爐、四物雞等,都能見到它的蹤影。民眾普遍認為,當歸補血,忽略體質因素,食用觀念與時機並不正確。

 《傷寒論》與《金匱要略》是中醫兩部重要經典醫書,千百年來成為中醫臨床的用藥法則,書中使用當歸的時機有二,即「寒」與「瘀」。

 ●寒證:出現手足冰涼,腹部有寒涼感,脈細欲絕者。

 ●瘀證:指血瘀,即血液循環不良,多會有疼痛感產生,因「不通則痛」之故。最常見為腹痛,尤其是婦人妊娠腹中痛,或是產後腹中刺痛不已,有時疼痛引腰背或是脅痛(即氣鬱)等。

 當歸味甘微苦,烹煮時,散發濃郁香氣,性溫主走而非主守,意即其主要功用為「行血」,而非「補血」。當歸能溫通血寒而止腹痛,除了上述的胎產疼痛之外,還常用於婦女有關月經問題,如經期前後不定、經行淋漓不止、痛經等,被視為「婦科要藥」。

 《神農本草經》也記載當歸可治:「咳逆上氣」、「婦人漏下絕子」,也就是久咳不癒或婦女不孕者,但皆須用於「寒」與「瘀」的體質。

 如果覺得怕冷、手腳冰冷、腹部冷、腹痛、腰背痛、鼻流清涕、喜溫暖多衣物,平時吃熱食、熱飲會覺得比較舒服者,則可吃當歸以祛寒化瘀。

 反之,如果平常怕熱、口乾舌燥、喜歡冷飲冰食,容易心煩氣躁、憤怒者,此類「燥熱」體質,若想用當歸「補補身子」,則犯了「寒熱不分」的大忌,可能會愈補,火氣愈大,臉上痘痘愈冒愈多,有時影響睡眠,女性的月經週期也不易恢復正常。

 作者為屏東長治中醫診所中醫師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你我相知是注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