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:2010/11/02 21:01 生活中心/台北報導

國慶日當天,貴賓白嘉莉胸前被曬傷,紅了一大片,成為熱門新聞。醫師表示,雖然炙熱的夏天過了,但防曬程序仍不能省。紫外線的魔掌不分四季、室內室外,無所不在,「秋老虎」的威力不可輕忽。否則,除了曬黑、曬傷、提早老化,還有可能導致皮膚癌。

 麥茵茲美形診所醫師黃美月說,近年美容專家及皮膚科醫師不斷鼓吹,防曬已成為護膚保養的王道。但多數民眾只知道防曬的重要,對相關保養品正確使用方法還是一知半解,以致很多人因使用方法錯誤,或在不知情下誤用某些成分而導致過敏。

 防曬霜目的在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,可分為化學性、物理性。化學性防曬產品可吸收紫外線的化學物質,吸收長波紫外線UVA、中波紫外線UVB;物理性產品則是以二氧化鈦等成分,擦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,利用光線反射原理,將UVA及UVB阻擋在皮膚之外。

 過敏膚質 宜選擇物理性產品另為了節省忙碌上班族婦女的時間,目前坊間還有兼具化學性及物理性的混合性的防曬霜,標榜「一道手續、兩種功效」。

 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粧組化粧品管理科長張簡啟瑞說,多數民眾都對防曬霜中的化學成分過敏,過敏膚質者選擇物理性防曬產品比較適合。臨床上也常見因保養品中的水分、油分、胺基酸、微生素等成分一接觸空氣,易衍生微生物,導致產品變質,因此幾乎所有防曬隔離產品都會添加防腐劑。

 含防腐劑,首度使用應先試擦。黃美月醫師曾碰到一名約40歲的女性,她突然全身出現紅腫疹子,合併脫屑症狀,因為奇癢無比,忍不住搔抓。結果被抓破的疹子流出分泌物,又以臉部情況最嚴重,嚇得她立刻到皮膚科求診。原來她前一天跟友人爬山,為防杜高山紫外線,她特別買了一罐全新上市的防曬隔離霜,為求防護完全,從頭到腳只有眼皮沒擦。

 果然,除了眼皮之外,所有擦過防曬霜的部位無一倖免,未蒙其利,先受其害。為找出「禍首」,醫師安排她接受多種過敏物質貼布測試,發現原來她對防曬隔離霜中某種防腐劑成分嚴重過敏,只要避開含該成分的保養品,便可安心使用。

 黃美月醫師建議,為預防過敏發生,在首度使用某種防曬隔離霜或任何保養品前,應先在手臂內側或耳後少量塗抹,15分鐘後若未出現異樣,就算通過立即性過敏測試。有些人的過敏屬延遲性,最周延的做法應是索取樣品,在皮膚不明顯部位連續塗抹7天,才算過關。

 若碰到急性期過敏症狀,無法立即前往皮膚就診,可以先以蛋清塗敷患部5到10分鐘,有發揮鎮靜、舒緩效果。千萬不要亂買藥膏來擦,以免情況更糟。抗紫外線 無論陰晴都要防曬,但也提醒,不要因為擔心過敏而忽略、甚至省略防曬,讓皮膚因紫外線的摧殘未老先衰,甚至罹患皮膚癌,就是因噎廢食了。

 另外,紫外線中除了UVA、UVB,隨著臭氧層被破壞,短波紫外線UVC也是皮膚的大敵,所以一年365天無論陰晴都要擦防曬霜,白天外出最好打傘、戴帽子,才能確保健康白晰的皮膚。

 醫師最後還提醒預防紫外線傷害的注意事項:一、除了一年四季、不分晴雨天都應正確使用防曬隔離霜,外出時最好能打傘或戴帽子;二、如非必要,最好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紫外線最強時外出;三、陰天也不可疏忽防曬,因為超過80%的UVA與超過50%的UVB可以通過雲層;四、防曬隔離霜不能每天只擦1次,運動流汗及游泳下水後都應補擦;五、不要疏忽嬰幼兒的防曬;六、避免使用人工曬身箱(Tanning Botths),它同樣會有紫外線對皮膚造成傷害。

 30分鍾前防曬出門+撐傘+外套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你我相知是注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