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:2011-04-16 記者:《30雜誌》撰文=楊瑪利、游常山

反過來傳統經過戀愛、結婚、生子按部就班的婚生子變成少數;另外,日本全國還有2.3%的非婚生小孩。

 

過去日本社會是「年功序列」,好比20年前,一個上班族在公司待得愈久,各種退休金、累計的加給、福利,領得愈多。現在這種針對資深的優惠都取消了,所以整個日本的集體心理情緒慢慢變成是憂鬱、陰沉的,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,讓日本人即使有錢,也不花錢,造成總體經濟的惡性循環。

 

而且對自己目前的處境不快樂,也使得整個日本經濟冷下來,因此日本人紛紛儲蓄,但是這些儲蓄不能化為日本的國內消費,無法振興國內經濟,結果就是日本人過世時候,平均遺留35萬美元(約新台幣1035萬元)的遺產總額,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前,很多日本人才愕然發現,自己竟然儲蓄了這麼大一筆財富,他們死前悔恨地說,早知道自己這麼有錢,就應該去歐洲走一趟,這些地方一輩子都沒有去過,我希望那樣,我希望這樣…… 問:你書中寫的一個人的經濟潮,台灣也可引日本為殷鑑嗎?台灣距離日本的程度有多遠?

 

答:台灣只落後日本十年的時間,從人口統計學來看,台灣應該是世界上「高齡化第二快」的國家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你我相知是注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